赤胆忠心的专家建言
郑州7.20大水灾 检验与建言 解决17个世界级难题
文 / 陈洁华
目录
前言
科普标准
第一部分 事前预警阶段检验
第二部分 事中应急阶段检验
第一个灾难地点京广北路隧道
第二个灾难地点地铁5号线检验
第三部分 灾后损失评估
人员死亡情况
罹难者人数
罹难原因分类
经济损失分类
检验证明:本该有11次逃生机会
第四部分 惨痛教训与17个改革建言
第五部分 避难注意细则
前言
2021年7月20日,郑州大水灾,媒体普遍说:此次大水灾是“千年一遇”,甚至是“五千年一遇”。
按此说法,人们必然会无视本次教训。
因为,下次大灾是在“千年之后”、“五千年之后”,现在何必杞人忧天?
笔者完全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。
根据如下案例分析,可以清楚看到,郑州大水灾,不仅对中国,对世界所有城镇都具有普遍的严重警告作用,因为其中包含许多世界级的难题。
本文对水灾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,做了初步的实证检验,并提出系统补救建议,供全国应急管理以及相关部门同行们参考。
科普概念:降水标准
一、以“1天”“24小时”计算降雨量,设6个等级
1.小雨:降雨量小于10mm
2.中雨:降雨量10~25mm
3.大雨:降雨量25~50mm
4.暴雨:降雨量50~100mm
5.大暴雨:降雨量100~200mm
6.特大暴雨:降雨量在200mm以上者。
二、以“1小时”计算的降雨量标准
1.小雨:2.5毫米以下
2.中雨:2.6—8毫米
3.大雨:8.1—15毫米
4.暴雨:16毫米以上
5.大暴雨:16毫米以上
举例:
环球电视网导:自7月17日以来,河南降雨尤其集中在该省西部、北部和中部地区。
19日08时到20日16时,河南嵩山降雨量508.3毫米,新密476.2毫米。
20日至21日凌晨,短短一天郑州累积雨量就达到622.7毫米。
此次郑州荥阳三天累计降雨854毫米
郑州尖岗三天累计降雨818毫米,被称为“五千年一遇”级别!
郑州全城1小时降雨201.9毫米,意味积水总体积是1.514立方公里,相当于116个西湖。
同期德国1小时最大降雨量是23毫米,仅为郑州的1/10,造成100多人死亡、1000多人失踪的洪水。
20日16时至17时之间,郑州地区降水量超过了达到201.9毫米。
第一部分 事前预警阶段检验
7月16日命令
河南省防汛指挥部发布指挥长令(〔2021〕1号令),要求各级党委、政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,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。
7月17日 郑州开始连续下起大暴雨。
7月18日 郑州气象台发布了“暴雨黄色预警”。
7月19日19:13 郑州气象台发布“暴雨橙色预警信号”:
预警时间:未来3小时内
预警空间: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(市)
预警雨量:50毫米以上,局部达100毫米以上
预警等级:橙色预警(比前一天的黄色预警,提高了一级)
预警措施:注意防范
7月19日21:50 河南省气象台“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”。
该红色预警说:“目前,郑州、许昌、周口三地区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,预计未来3小时内,上述地区降水持续,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。请注意防范。”
文中“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”,说明之前已经连续发布过“红色预警”了。
预警时间:未来3小时
预警空间:郑州、许昌、周口三地区
预警雨量:50毫米—100毫米以上
预警等级:暴雨红色预警
预警措施:注意防范
7月19日21时59分
即河南省气象台刚刚发出“红色预警”后的9分钟,郑州市气象台也发布了相同的“暴雨红色预警信号”:预计未来三个小时,累积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!
省、市两大气象责任机构几乎同时发布同样的最高“红色预警”,说明是向全省、全市拉响了最高“警报”了。
7月20日06:02 郑州市气象台发布“暴雨红色预警信号”
预警时间:未来3小时内
预警空间: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(市)
预警雨量:100毫米以上
预警等级:暴雨红色预警
预警措施:注意防范
7月20日9: 08 郑州气象台发布由李柯星签发的“暴雨红色预警信号”
预警时间:未来3小时内
预警空间: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(市)
预警雨量:100毫米以上
预警等级:暴雨红色预警
预警措施:注意防范
防御指南:
1.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爆雨应急和抢险工作。
2.停止集会,听课、停业(除特殊行业外)
3.做好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。
笔者评价:
防御措施:“第117号”公告,是7月17日河南、郑州各气象责任机构发布预警以来,防御指南措施最详细具体的一次,做出3点具体指示:停止集会,听课、停业。
发布频率:同日3小时内,郑州气象台连续发布两个“暴雨红色预警”,危险迫在眉睫。
发布方式:同时用了多种方式下达:气象台正式公文;气象台微信公告。
对事前预警阶段的评价
1.预警时间
非常及时,河南省气象台、郑州气象台,从7月17日开始,不断提高预警发布频率,依法履行了预警职责。
2.预警空间
一再强调“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(市)”,预警空间是准确的。
3.预警等级
河南省和郑州市气象台,从7月18日开始,从黄色预警、橙色预警、到最高的红色预警,及时、准确地不断提高预警等级,非常专业。
4.预警雨量
此次所有预警的雨量,最高都只提到“100毫米以上”。但实际是,20日至21日凌晨,短短一天郑州累积雨量就达到622.7毫米,“破历史记录”。
显然,预警雨量低估了。但毕竟是“百年不遇”的大灾,大家都缺乏经验。
从气象探测、分析角度检验,证明中国气象预测还不精准,预判与实际,差距还很大,急需提高。
5.预警措施
在前几次预警公告中,所有预警措施,都只是4个字:“注意防范”。过于简单、抽象。
直到7月20日09:08,郑州气象台发出的预警,第一次明确提出了3个具体措施,都是非常专业、必须的。
从早上9时到晚上6时灾难发生,中间有整整9个小时。如果全市认真执行3点防御指南,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避免灾难。
6.预警频率
从7月17日开始,河南省、郑州市各级每天都发布预警,最后两天,几乎每隔3小时就发布“红色预警信号”,尽职了。
第二部分 事中应急阶段检验
本文集中检验两个灾难地点:
1.京广北路隧道
2.地铁5号线
第一个灾难地点 京广北路隧道
该隧道2012 年 4 月 28 日竣工通车,是贯穿郑州南北的京广快速路的要道,隧道距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仅300米。
京广北隧道长1835米,隧道净空限高4.5米,来回各3车道。
资料显示,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.8毫米,而7月17日20时到20日20时的降雨量为617.1毫米,即三天雨量相当于全年的量。
7月20日,“中午,郑州市中心在短短约半小时内,整条马路突然间被洪水淹没”(居住在隧道边的市民事后回忆)。
7月20日14时多,开始连续大暴雨。
7月20日15时左右
有位名叫“慕慕”的市民,事后告诉记者说:20日“15时左右,雨下得挺大的,我开车由南向北方向经过京广北路隧道。”“当时有好多车都没走下面隧道,选择了走旁边的辅道,估计怕隧道下面积水抛锚”。该市民当时冒险决定走进隧道,当时(即15时左右)“隧道内还没有什么积水,由南向北的车也就四五辆,畅通无阻,由北向南方向经过隧道的车却比较多。”
这证言证明:事发前,该隧道无人监管,自由通行。有何风险,驾驶人自己判断,责任自己承担。
20日16时到17时
郑州降雨量达到201.9毫米,约30万立方米的积水灌满隧道,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。
20日17时左右隧道水淹到人腰
市民“金先生”证言(今年50岁,河南驻马店人,在郑州打工多年,有一辆属自己的面包车):“20日下午5点左右,开车从西三环方向驶向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旁的辅道,暴雨来势汹汹,积水没过车轮,前后车辆都动弹不得。发现车中进水后,金先生打开了车门。
“积水快到我腰了,水流很急,要是一个人肯定会被冲走,我赶紧喊车内人一起跑。”金先生看见旁边的隧道口也有不少车辆滞留,“车上人都在往外跑,也有从隧道里面跑出来的,不跑肯定没命。”
下车后,金先生一行五人无处可去,在哪儿过夜成了难题。让他们感动的是,离车不远的一家公司敞开了门,收留了他们以及其他市民。
该证言证明:20日17时左右,隧道被淹了,但依然没人监管、没人指导、更没人施救。一切都是“自己判断”、“责任自担”。
20日17时连续暴雨,隧道内被积满水了,隧道积水已经逼近两边路面了。
家住隧道南出口旁的张女士(化姓)证言(她几乎目睹了隧道涨水与退水的全过程):“20日下午两点多开始下大暴雨,到约五点时,隧道口的水就已逼近两边的路面了。”
她说看得清清楚楚,“隧道里外很多车,积水涨得很快,很多车里的人真的是死里逃生。”
张女士印象最深刻的,是一家四口逃生的情景。“顶着孩子,扶着老的,还拉着媳妇儿。”看到这一家人成功脱险,张女士悬着的心才敢放下。
“停在隧道两边辅路上的车,都被淹了。”车中有没有人?让年过六旬的张女士担心不已。
21日下午1点多,她下楼了。“我看到搜救人员从那辆黄色的车里,抬出一个七八岁的男孩……”话没说完,张女士停住了,眼眶变得湿红。
京广北路隧道的抽水作业,开始于21日下午,抽水泵发出的轰隆声,周边居民清晰地可以听到,昼夜没有停歇。
多人证言证明:
1.该隧道被水淹没的时间点:7月20日下午5时左右
2.当时水淹状况:连隧道旁边的辅道都被淹了,更别说隧道内了。
3.没有任何证人证言提到“有谁在监管隧道”,整个水淹过程,未见交管部门来监管。
京广北路隧道救灾过程检验
从20日17时,该隧道灌满水,隧道1835米长,最深水位达13米(上海黄浦江最深11米,可通航万吨轮)。
7月21日下午,京广北路隧道开始抽水作业
周边居民证言:21日下午,京广北路隧道开始抽水,抽水泵发出的轰隆声,周边居民清晰地可以听到,昼夜没有停歇。
该证言证明:
1.从20日17时到21日下午,近20个小时,无人对水淹隧道施救。
2.所谓“21日下午开始抽水”,具体时间点不详,究竟是哪支团队在施救?也不详。
现场有多支救援团队
第一支:从安徽合肥赶来抽排救援人员
7月21日深夜,该团队开始抽水
7月22日中午,京广北路隧道靠涵唐酒店这头,露出了三四米高的隧道壁。
这支小分队领队证言:从7月21日深夜开始作业,吃盒饭三班倒,累了就去车上眯一会儿,连续抽排了十多个小时。到22日中午,在京广北路隧道靠涵唐酒店这头,已经露出了三四米高的隧道壁。
7月21日 隧道排水时,打捞出两具尸体。
第二支:现场救援指挥的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南宁分公司
7月22日中午,该团队开始抽水
7月22日15时左右,抽出8米水(即隧道内水位从13米降到8米)
该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赵玉鄂证言:“7月20日,京广北路隧道内积水最深处达13米左右。我们从7月22日中午开始抽水,截止当日(22日)15时左右,已经抽出8米”。
即,从20日17时隧道灌满水,到22日中午开始抽水施救,整整长达43小时,那么多车辆被泡在隧道中,究竟有多少人,被淹堵在1835米的隧道内,且最深水位13米,他们几乎不可能游出来逃生;而泡在水中43小时的人,不是淹死,就是冻死,不可能有生还可能。
如果,国民有点危机管理意识,本该有无数的脱险机会。
为不幸死难者沉痛致哀。
第二个灾难地点 地铁5号线检验
20日16时至17时之间,郑州地区的降水量达到201.9毫米。
17时05分:郑州地铁4号线丰庆路站,因雨水倒灌停止对外服务。
17时51分:郑州地铁5号线齐礼阎站和后河芦站,因雨水倒灌停止对外服务。
17时52分:郑州地铁1号线、5号线郑州东站,因雨水倒灌停止对外服务。
18时左右:罕见特大降水,在极短的时间里,郑州地铁5号线的出入线挡水墙,在城市泄洪管道的极端超负下濒于崩溃!最终,在多点失守下,地面积水冲入地铁5号线,并迅速朝着U型路段最低点海滩寺—沙口路区间汇聚!
官方发布的灾情信息:
据郑州发布消息:自7月17日以来,郑州市连降罕见特大暴雨,造成郑州地铁发生积水等情况,郑州地铁启动紧急响应机制,全面疏散乘客。
此次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。
7月20日18时许 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,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。
20日18时 5号地铁发车后,一路停了3次,最后一次停下后,水迅速漫进车厢内。
(视频名“15岁的她,#郑州地铁5号线生还者亲述”证言,以下简称“15岁姑娘”):“地铁(5号线)刚驶出一个车站,就在两个车站之间停下了。”
18:01 车厢进水了。
“15岁姑娘”发给朋友的照片,记录车厢进水情况和时间点(请注意照片下方显示的时间点,真实可信)。
18:03 水进入车厢。
“15岁姑娘”回忆说:“当时,见地铁司机从驾驶室出来,并反手把驾驶室锁了,走到后面车厢去了。”
按理,调度室可以通过监控系统,清楚地看到车厢内进水情况,应该及时派救援人员赶到现场。但这个过程,耗费漫长时间。
18:56 水漫到地铁座椅位置,乘客都站到座椅上。
照片来源:“15岁姑娘”当时发给朋友的照片,显示当时时间。
18:01 水渗进车厢到
18:56 水淹到地铁座位
中间有55分钟,有近一个小时可以逃生、施救的黄金时间!
18时10分 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,组织力量,疏散群众。
18时10分 芦某(罹难者,女,36岁,郑州某公司会计)给丈夫发了一段视频,说车厢进水了。
18时30分 芦某给丈夫打了一个电话说,“地铁已经开始慢慢往前移动了。”
笔者注:这个时间点的动作,应该是地铁驾驶员尝试把地铁倒回车站,但失败。
“15岁姑娘”证言:“乘客见司机走出驾驶室走出来,原来他是列出长。他往车厢后面走。乘客问发生了什么事?
列车长:前方走不了了,要倒回去。
于是,列车长走到车厢后面,地铁倒走了一段路,又停下了。
列出长又从车尾走到车头。这时,车厢内的水一直在涨,已经涨到小腿。但大家都没有乱,“耐心等待了一个多小时。”
罹难者张某(女 28岁,郑州一家教育集团的职员)家属证言
7月20日18时许,张某坐上了地铁五号线。
张某的哥哥证言:“妹妹刚坐上第一站就给家里发了视频,当时的水才刚到脚部。”
18时许 “列车长又一次从车头往车后走,他挨个车厢通知,让大家集中到前几个车厢,因为地势关系,越后面的车厢进水深越快。大家又经历了漫长的等待。”
18时40分左右 驾驶员组织乘客自救
“列车长与另一位穿着反光背心防汛工作人员走来。防汛人员说:不能再等了,水开始倒灌了,我们必须马上自救。防汛人员开始教大家,出去后,往哪里走,要怎么走。要求大家前后排成一条直线,要人拉着人,一定要拉住手腕。谁也别松手。
教完后,就开始自救了,陌生人之间相互手拉着手。这时,车厢内的水位与外面的水位有40公分的落差。列车长在最前面的驾驶室里,打开一扇车门,瞬间,外面的水汹涌地倒灌进车厢,站在最前面的防汛人员差点被冲倒,大家扶住了他。接着,大家开始往外撤离,沿着隧道里的应急疏散通道撤离。
可没走20米,前面就停住了。最前面的人在喊叫:快回去,快回去!大概前面水流太大,把应急通道堵掉了。宣告撤离失败。”(亲历者证言)
图像来源:网络视频截屏,当日地铁5号线第一次撤离情景。
“万般无奈下,大家又回到车厢内。”
“列车长和防汛人员最后回到车厢,并艰难地把车门关上。因为刚才开了车门,这时,车厢内的水已经涨到腰了。明显感到整个车厢都歪着,倾斜着。车厢里有孕妇,有孩子,体力不好的人,已经站不稳了。很多乘客打更多的110和119求救。”
19时许 车厢内水淹到胸部(多人亲历者者和罹难者家属证言)。
19时许 “水已经漫过了胸部。”罹难者张某的哥哥,根据妹妹当时发来的照片证言。
“晚上7点,水已经淹到胸口,身矮小的女同志,出现呼吸困难,大家把她扶到座位,让她站在座位上,这样可以好一些。其他人也纷纷站在座位上。在后面的车厢,水已经淹到脖子下面,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”(亲历者证言)。
场外应急检验
罹难者张某的哥哥证言:当时,接到妹妹泡在水中的照片后,“当天晚上打110报警,一直打不通。”
“好不容易打通了,当时民警让我先联系地铁”。
“我联系到地铁后,请他们查一下人员进出信息,因为现在的进出站都是实名制的,但最后没有查到。不幸的消息最后还是传来了。”
证言证明:
7月20日18时许 车厢进水到脚部。
将近19时 水漫过胸部。
直到当日19时,地铁车厢内手机信号没问题。
旁证问题:
1.“打110报警,一直打不通”。110接警平台硬件要提升、服务要提升。
2.“好不容易打通了,民警让他们先联系地铁。”
这个被踢皮球的过程,严重耽误了施救黄金时间。
在市民最危急时刻,110必须迅速为民解忧。
110知道全市各个部门应急负责窗口,只有110可以最迅速、最权威地指挥各单位应急。
而绝对不可以踢皮球。普通市民怎么知道地铁哪个窗口、哪个电话?如何联系?
110平台绝对不可踢皮球。全国110平台要改革。
19:37 水淹到乘客肩膀下部。
从车厢开始进水,到水淹到乘客背上部位置,有1小时36分时间。
“15岁姑娘”回忆说:“车厢内是密闭的”,“水很快淹到脖子了,大家都缺氧了。”
“胸特别闷”,“整个胸腔特别疼,心脏疼”,“没法呼吸”。
“这时,我爸(半百年龄)休克了好几次。”
“旁边的乘客都在打电话,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家人”。许多人缺氧纷纷倒下。
其中“有一位阿姨,一直在大声鼓励大家,会有人来救我们的。渐渐她没声音了,这阿姨和旁边的另一个人就死了。”
车厢内“死去的,都是年轻貌美的姑娘,穿着时髦,体材好。她们平时为了维持好身材,这也不吃,那也不吃,每天打工又有那么大的压力。”结果,车厢里,“她们最先倒下死了。”
“这时,亲眼看到周围十几个人死了。”“尸体漂在水面,我把他们(尸体)一个个推到前面。”“人生中第一次摸到死人”。
图像来源:“15岁姑娘”视频回忆截屏。 注意时间标识是19:37。水位已经淹到乘客脖子下面了。
“15岁姑娘”回忆:这时车厢内“恐怖4无”:
没有灯光;
没有氧气;
没人指导:该如何逃生?
没有消息:车厢前面与后面的情况,相互不知道;更不知道外面情况,是否在施救?
按理,车厢内有广播,调度室也能远程广播。为何司机和调度室都不用车厢内广播正确指导乘客逃生?
20时:车厢内断电,乘客开始讨论是否要砸车窗
“晚上8点,车厢内断电了,应急灯打开。几个人打开手机,还能看见点光,有人开始哭,有人开始失控大叫。慌乱中,更多的氧气被消耗掉。”
“有人说,砸窗。有人说不能砸,砸了窗,水进来更快。”
车厢内,艰难抉择:
砸窗,可能被水淹死;
不砸窗,肯定被憋死。
即使主张砸窗的,也不知道“砸窗小锤”在什么地方。
“有人说,座椅下面都有灭火器,可以用灭火器砸窗”。“于是有乘客潜到水里几次去找灭火器,但没找到”。
“这时,有位乘客用雨伞砸窗,根本无法砸开,而他也因为缺氧,砸了几下就昏晕过去了。这时,车厢里很多人,都因缺氧而迷迷糊糊了。突然,有人举着一个灭火器走过来,还有体力的人,马上继续砸窗。砸了5、6分钟后,终于把玻璃砸出一个窟窿,氧气涌了进来。真是救了命了!接着,有人把缺氧的人扶到那个窗口,有的人把老人和孩子托到车厢顶部,让他们能呼吸到氧气。
很快有人叫了起来:水位降下来了!
大家发现,刚才水位还到鼻子的位置,现在下降了几厘米。十几分钟后,水位又下降了十几厘米。
后来,最前面的乘客说:前面发现有光,车厢外面有光。大家知道,救援队来了。
20:30 后(准确时间不详)
“车厢顶上,救援人员从车顶拼命砸车窗玻璃,终于砸破了两扇车窗,新鲜空气流进车厢,被困乘客立刻活跃起来,逐一被救。”
消防救援战士从车厢顶部锯开“生命通道”,他们有的直接砸开车窗。
此时,车厢内水位也下降了,越来越多车窗被砸开。
驾驶室的门再次打开。救援队来了,指示大家说,从应急通道赶紧出去。
原来,从车厢到应急通道,只需一步就能过去。但由于车厢已经严重倾斜,中间是很深的水,乘客无法从车厢走到应急通道。于是,救援人员自己站在淹到脖子的水中,用绳子帮助大家从车厢转移到应急通道。
这时,有人大声呼叫:让老人、孕妇和孩子先走。
所有人没有一点乱,老人、孕妇、孩子先后撤离,最后才是男人撤离。
21时许 乘客撤出车厢,到达地铁站台
“晚上9点多,乘客拉着安全绳,走到沙口路站。看到地铁站台上,在地上躺着几个人,有人正对他们抢救。有的因为缺氧而倒下,有的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失温而倒下。”
来源:“闽清车之家”当日视频截图。
图像来源:“闽清车之家”当日视频截图。
文字资料来源:“闽清车之家”视频。
22时左右 “15岁姑娘”说:“晚上10点左右,我们被救出”。因为“一家人在车后部,因此是最后撤离车厢的。”
从车厢进水到被救,他们足足等了4个小时。
“15岁姑娘”说:我们被救出后,看到地铁“负一层,躺着一地的人,脸色发白,大多数都没气了。”
“走出地铁,看到路边躺着3个人,脸色惨白惨白,没气了。”
“出了隧道,又看见躺着一地的人。看见有人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,有的人都口吐白沫,”
7月21日凌晨2时30分
罹难者庞某洋的弟弟坚持在第九医院等着,大概凌晨2点30分左右,来了三四辆救护车,从第三辆车抬下来一个罹难者,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姐姐。
证明问题:
20日22时,地铁被困乘客全部被救出。
21日凌晨2时30分左右,才把罹难者运到医院。中间4个多小时,有无数不可控因素:道路被堵;缺乏救护人员;缺乏救护车等等,任何一个因素,都会导致错失及时抢救的机会。
重大课题:如何提高抢救速度?抢救数量?抢救质量?
郑州市政府宣布的15号地铁灾难原因
1.郑州地区7月20日16时到17时,短时间超强暴雨,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01.9毫米,创下了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陆地小时降雨量的极值。
2.暴雨冲垮了地铁出入场线的挡水墙,导致大水灌入地铁隧道。
第三部分 灾后损失评估
罹难者人数和信息
据官方发布的统计信息,截止7月29日,此次郑州水灾罹难者达99人(还不是最终统计)。
其中,地铁5号线罹难者12人,其中9名是女性:
曹某嘉(女)20岁,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。
庞某洋(女)24岁,郑州某教育公司职员。
张某月(女)27岁,郑州市某药店销售员。
张某(女)28岁,郑州一家教育集团职员。
孙某姗(女)32岁,郑州市某公司职员。
芦某(女)36岁,郑州某公司会计。
屈某霞(女)50岁,郑州市某医院护理经理。
颜某芬(女)51岁,已退休。
冯某静(女),岁?郑州某公司会计。
12人罹难,其中女性9人,男性3人。可见,女性是最脆弱的群体。
罹难女性中,有6人都是20—30岁年龄段(另有一女性年龄未确认)。
为何年轻女子反而最脆弱呢?
有位姑娘,憋在地铁水中,给闺蜜发了最后遗言微信:要快死了!要把自己全部资产转给了闺蜜!后来,闺蜜收到了世上最沉重的遗产“838元”!
这是姑娘奋斗一生的全部资产。
罹难原因分类:
1.地铁车厢内溺水而亡
2地铁车厢内缺氧憋而亡
3.隧道内溺水而亡
4.被洪水冲走溺水而亡
5.掉入低洼水坑溺水而亡
6.掉入塌陷坑溺水而亡
7.长时间泡在水里冷死
8.因上述原因诱发心脏病、低血糖等而亡
9.水中触电而亡(电线杆漏电)
10.医疗急救瘫痪,无法及时急救那么多人
11.现场未来及时抢救,国民缺乏医疗急救常识
洪灾当日,郑州市内,一处输电线漏电爆炸。
经济损失分类
1.多少辆车被淹,合计多少钱?大部分都没投水淹险吧?
仅京广北路隧道为例估算:
隧道长1835米,来回共6车道。
以每辆车平均5米长+前后间隔各1米=每辆车占用7米长度
则1835米隧道/7米=262辆车X来回合计6车道=1572辆车
初步估算:在该隧道被淹车辆估计达1572辆?
被淹人数多少人呢?这也很容易估算出的。
当时隧道内最深积水达13米左右,被淹堵43小时,被淹人群是很难逃生的。
“中国保险业协会76家财产险类公司中,有16家公布了报案数量,截至发稿时,合计案件达到8.6万件,其中车险报案约为8.2万件,预计损失超过10亿元。”
2.地铁进水
3.楼房进水
4.设施进水
5.损毁桥梁、道路、地面
6.农村、农田、农民损毁
7.停产、停运的间接损失
目前政府官方初步估计,损失达655亿元。
检验证明:本该有11次逃生机会
1.如果市民有极强的应急意识和能力,当日收到气象台发布的红色预警,本该禁足,不出门、不上课、不上班。
2.全市各单位,本该在当日早上就立刻启动停课、停业、停交通措施。
3.交警部门接到红色预警后,本该立刻封锁高速公路、隧道、低洼地段。
4.驾车人员,被淹堵在隧道、或其他路段,看到水不断涨到车轮、车身,本该果断立刻从车中离开,撤到安全地带,就不会被淹死。许多人不舍得抛弃爱车,或缺乏应急常识,坐以待淹,酿成惨剧。
5.地铁公司,本该在当日停运。
6.地铁驾驶员看到大水冲进地铁隧道,本该立即停车,让所有乘客立刻下车离开地铁站。
7.地铁驾驶员,中途停车后,发现大水漫进车厢,本该指导乘客,砸开车窗逃生。
8.地铁驾驶员第一次组织乘客撤离失败后,应该让乘客在车厢外的应急疏散小道上等待救援。如果水再涨,可以组织乘客借水力爬上地铁车顶,在车顶等待救援。这比在车厢内缺氧憋死好。遗憾的是,驾驶员让乘客再次进车厢,并彻底关闭车门,导致车厢内严重缺氧。
9.即使第二次进了车厢,水位还在腰部时,乘客们本该当机立断,寻找砸窗小锤,砸开车窗。地铁驾驶员也本该组织乘客这样做。
很遗憾,驾驶员未组织乘客砸窗,乘客也迟迟没砸车窗。
10.乘客第二次回到车厢后,驾驶员不应该把车门关闭。尤其看到内外水位持平时,驾驶员更应该果断打开车门,确保氧气进来。理由非常简单:
不开车门,有两个危险:被水淹死;缺氧憋死。
打开车门,只有一个危险:被水淹死。至少解除了一个重大危险。
11.如果我国从学生到成人、从家庭到单位,人人接受过危机管理教育训练,就不会发生此类大灾难。
上述11次脱险机遇,一次又一次被错过,酿成重大灾难。
所幸,救援队终于在大家奄奄一息最危急时刻,赶到了。
第四部分 17个世界级难题与改革建言
首先建议立碑
为此次事件立纪念碑。
确定每年7月20日为“郑州灾难日”,全省、全市纪念罹难者;
组织全省全市人民参加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。
郑州水灾所反映出来的如下17个难题都是世界普遍现象,是世界级难题。
正因为如此,中国应该以郑州水灾为突破点,全面、系统地解决17个世界级难题,把灾难变成创新改革的动力,为人类做出新贡献,同时,相关的创新产品也能成为出口畅销商品。
一、预警指南法定化
预警指南与百姓能否执行,是世界级难题。
如何把相关部门发出的预警,变成有效的应急行动,这是世界难题。
为此,笔者建议:
1.法定应急措施
此次水灾证明,市民和社会各单位,大部分都没有按照预警指南行动,没有严格准确地执行防御措施。即,预警指南与市民实际行动之间,存在巨大鸿沟。
为此,国家要用立法形式,确定各类灾害的预警等级与国民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定防御措施。
据此避免各单位、个人自由裁量的行动;
也可以据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罚。
2.法定避难场所
建议全国人大授予各地人大,通过立法,确定本地区哪些空间属于“公共避难场所”(详见后述“应急与避难场所”)。
二、气象预报之改革
气象预报是世界级难题。
此次气象预警,总体做得比较好,但因受技术限制、体制限制,存在3个严重教训:
1.预报精度不够:预警最大降雨量是100毫米以上,实际达到601.9毫米。
2.市民反应麻木:气象台短短3天内,连续发布暴雨预警,从黄色、橙色到红色预警。
但市民基本没反应,没行动。
3.应急处置散漫:气象台明明要求停业、停课。但实际是:
相关责任部门预警响应严重滞后;
市民我行我素,依然照旧上班、出行,酿成大悲剧。
7月20日09:08郑州市气象台,明确发布了3项防御指南。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受害?那么多财产受损?
唯一答案就是:即使面对“红色预警”,市民和相关单位依然我行我素。
为何不执行呢?
1.缺乏强制法律
对气象台预警,应该如何执行?中国没有强制法律规定。
长期以来,相关部门和老百姓习惯地认为,气象台消息只是参考。
因此,亟需新的立法,法律强制规定:气象台发布的预警措施,全社会必须严格执行。
2.社会缺乏应急管理意识
按理,气象台发布了最高“红色预警”,整个社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:地铁停运、公交停运、机场关闭、高速公路关闭、学校停课、企业停工、商店关门、市民不出门、不开车。
此次灾难证明:整个社会的应急管理与红色预警要求完全脱钩,红色预警形同虚设。
中国有14亿多人口,郑州市有1260万人口,在危急时刻,政府很难通知到“绝大部分人”,更不可能要求那么多人,都能自觉、统一、严格地执行红色预警。
因此,政府抓住社会各公共事业单位,他们地铁停运了、公交停运了、机场关闭了、高速关闭了、隧道关闭了、学校关门了、商店关门了等等,全社会就会迅速统一采取应急措施了,做到这一步,就可以迅速让全体市民“知道、并执行”。
几轮下来,市民就会形成习惯,自觉执行红色预警措施。
如果有些市民未被通知到、或通知到了,他们依然拒不执行,即使如此,他们也无法抵抗“红色预警措施”,因为,所有公共设施、场所都关闭了(除公安、交警、医院等应急部门外)。
3.国民缺乏应急管理意识
老百姓辛辛苦苦赚钱、存钱,好不容易买了一辆车,但是一场暴雨,车被泡、被毁了。
老百姓通常都不投保“水险”的,被水淹了,只能自认损失,实在心疼不已。
比这更严重的是,那些家人不幸在水灾遇难,一场暴雨,家人阴阳两隔,惨不忍睹。
但,明明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,百姓为何没有及时采取自保措施呢?
这证明:广大市民完全缺乏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。
为此,笔者建议对“气象预警预测”做11项系统改革:
1.预警雨量精准化:下多少雨量
2.预警时间精准化:从几点到几点
3.预警空间精准化:覆盖哪些地区,高风险“点线面”要精准化。
辖区内,有哪几类风险?
各类风险具体体现在哪些空间,是哪几个重要“点、线、面”?
针对具体的风险、具体空间点位,制定精准的应急预案、并精准指挥。
“京广北路隧道”,绝非第一次被水淹。既然连续发布了“红色预警”,为何对如此高风险点位,事前没有采取预防措施?
显然有3个重要漏洞:应急预案有漏洞;预警通知有漏洞;应急执行更有问题。
4.预警等级精准化:黄色预警,还是红色预警
5.预警措施精准化:应急措施必须具体化、法定化、规范化。
6.预警预案精准化——各专业部门协调作战
气象台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最核心的单位。但应急处置涉及到当地方方面面复杂部门、领域,气象专家根本无法设计全面、精准、有效的应急指南。
辖区内,究竟有多少类高危风险点?
哪些空间点位、在什么情况下是危险的?
如何预防、排除?靠什么手段排除?需要多少人力?等等。
预警预案只有做到具体、精准,才能让辖区内各主管部门精准执行。
此次灾难前,气象台反复提醒:“注意防范”。这样的预警指南实在过于简单,辖区内单位很难执行的。
为何气象台无法制定更具体、精准的防御指南呢?
因为中国各地气象台都是清一色的气象、地震专业人员,他们很少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。气象台内缺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,更缺乏与各应急单位协同会商的制度。
因此,笔者建议:
(1)气象台要与辖区内各主管部门联合办公:联合制定预案、联合发布预警、联合指挥应急、联合实施灾后调查,据此大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质量。
(2)应急预案设计人才务必要多元化、综合化、各类专业齐全化。
7.预警发布精准化
用什么方式、渠道发布预警,极其重要。
此次郑州预警,用了既有方式发布了:政府公文、电视、广播、报刊、主管机构的微信公众号。但为何还是发生如此严重的灾难呢?
因为现在老百姓、尤其新生代上班族,几乎都不看电视、不看报纸、不听广播的。他们根本就不关心、不知道预警信息。这就形成预警与应急响应之间形成鸿沟,信息不对称、认知不对称,预警发布方式、渠道,没有与新生代的信息获取渠道、方式相匹配。
这是此次郑州灾难的重要原因。
因此,必须重点提高“发布方式精准度”:
(1)让全体市民收到预警信息
(2)让全体市民准确采取预防行动
关键是预警信息发布必须对媒体及其渠道(微信、抖音、报刊、电视等)全覆盖。
如果气象台认为,自己发布的预警警报,报纸刊登了,电视广播了,就可以完事了,那就必然酿成大祸。
8.预警发布“人间精准化”
郑州市人口有1260万人。既然是“暴雨红色预警”,就必须要为“1260万人”负责,必须让绝大部分人知道。用什么方式、渠道通知他们?必须创新、细化、落实。
9.预警送达精准化
为确保相关单位责任人在准确时间、收到预警通知,建议要发挥社会主义优势,动用所有组织系统:
(1)直线专送:确保把预警发送到“重要点位单位的责任人”;
(2)动用所有媒体手段:如微信通知、短信通知、抖音等百姓最常用的手段,让“绝大部分市民”看到预警信号;
(3)动用所有行政手段:党内系统、政府系统、部门系统、街道系统、企业系统、行业系统等,把预警通知最大限度地覆盖辖区全域所有单位和个人。
10.预警执行法定化
如果有了新的立法,就可以避免相关责任单位“自由裁量、自由行为”了。
11.预警执行反馈制度化
各省、市设有“应急管理指挥部”,在收到气象台发出的预警后,必须要求辖区内所有单位启动应急响应程序:收到预警确认、应急执行人员到岗确认、应急执行地点确认、应急措施和物资确认。
要通过视频实时确认、反馈、指挥、监督。
如果此次大灾前,郑州有这样的“确认、反馈”机制,就完全可以避免大灾的发生。
三、交管部门改革
灾前、灾时,交通如何管理,是世界级难题。
根据此次水灾的初步调查发现:京广北路隧道是高危地段。
但水灾前,没有封锁;
水灾发生时,也没有现场指挥、指导。
这是令人极为心疼的教训。
国家还未出台法定强制的“应急响应”制度,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尽速完成本地的“应急响应规范”。针对应急部门发布的预警类型、预警等级,做好制度安排,如:
1.事前措施:提前管制辖内高风险“点、线、面”,提前封锁高速公路、提前封锁高危隧道、桥梁、低洼路段等。启动应急队伍到岗;启动应急物资和设备;启动与医疗、救援、公安、电力、通讯等部门的联动反馈机制。
2.事中措施:在灾害发生,密切监控所有“高危风险点”,一旦有事,迅速应急救援。
3.事后措施:总结、发现问题、改写应急预案,并根据新的预案,进行全员再培训。
四、110平台改革
报警与应急指挥,是世界级难题。
此次严重教训:
1.灾难发生时,110报警平台长时间无法接通;
2.终于接通了,110平台却踢皮球,让市民自己联系地铁公司求救。严重耽误施救时间。
据此建笔者议:
1.硬件:提升硬件设备,提高同时接警量
2.服务:对求救市民,严禁推诿踢皮球。110必须迅速有效地指挥相关单位组织施救。
3.提升救援速度
4.提升救援质量
5.提升救援联动协调,110与各地“应急指挥中心”要紧密联动。
6.加强各地110平台之间的联动。此次郑州地铁内被水淹的视频很快转发到各地,当晚7时左右,许多郑州以外的人都收到了。按理,所有收到这类求救视频、照片、微信的人,都有义务立即向本地110报警,由警方通过内部电话,紧急通知事发地110警方,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报警速度,又可以防止事发地110平台被报警电话打爆的情况。
五、大江大河治理
这也是世界级难题。
盛世治河。黄河之灾,是中国千年心患,千年难题。
黄河“空中悬河”,严重威胁流域沿岸数亿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。
地震、强暴雨、或战争,都对黄河悬河构成严重威胁。一旦决堤、溃坝,将是极其严重的国难。
当前,国家盛世,要集全国智慧、财力与人力,尽快彻底解决“黄河悬河”难题。比如,借助黄河自然水流,疏通淤泥,把黄河淤积泥沙冲往黄河出海口,填海造地,一举多得。或把黄河淤积泥沙吹送到沿岸低洼地,一劳永逸地解决水涝灾害。
请全国水利专家群策群力,尽快找到最安全、最有效的疏通办法。
除黄河之外,淮河、长江、珠江等人口密集地、重要经济地区,都要抓紧疏通治理。
全国大江大河治理好了,疏通了,流域内的城乡、田野就可以顺畅排水了,就可以有效排除洪水灾害。
六、城市隧道改造
这是世界普遍的危机难题。
中国解决好了,不仅对中国,更是对世界的贡献,中国隧道风险管控系统设备也可以因此而扩大出口。投入必有回报。
为此,笔者建议:
1.隧道内必须安装监控、自动报警系统。
2.隧道入口要安装交通信号灯,红灯时,严禁车辆和人员进入隧道。
3.隧道入口要安装“电子警示板”,一旦红灯,显示说明。
4.交管部门:暴雨前,必须派人值守指挥。
根据雨量,执行限量通行,或封锁隧道,禁止通行。
5.安装高效自动排水系统。
七、地铁改造
这是世界普遍的危机难题。
中国解决好了,不仅对中国,更是对世界的贡献,可以大大加强中国地铁设备出口竞争力,扩大地铁全套产品出口。
1.地铁隧道改造
(1)隧道入口挡水墙,必须迅速加固
(2)挡水墙上方必须按装监控、自动报警系统
(3)暴雨来临,必须派人看守
2.地铁公司运营改革(包括其他公共交通)
(1)黄色预警时,全员到岗,检查所有风险点位,高度戒备。
(2)红色预警时,地铁全线停运;地铁站关闭,只出不进。
对还在途中行驶中的地铁,必须全程高度监控,一旦有事,必须火速应急处置。
让地铁进入最近车站,立刻停运。
3.地铁车厢改造
(1)车厢供氧
危急时刻,确保制氧、供氧。有3个选项:
1)可自动或手动打开车窗;
2)车厢顶部,可打开透气窗口;
3)车厢内有制氧设备。
(2)车厢内监控
必须与驾驶室、调度中心实时连线。一旦有事,驾驶员、调度中心必须迅速应急处置。
(3)车厢内语音
这个设备都有,但此次大灾,事件经历者,没有任何证人提到有“语音指导”。说明驾驶员和调度中心,在大灾过程中,都没有启用语音指示。让那么多乘客在水中浸泡3个多小时。
(4)砸窗小锤
此次大灾,水淹都到脖子了,乘客才在最后时刻,要砸窗。结果,都找不到砸窗锤放在何处。
因此,所有地铁,要立刻整改,把砸窗小锤放在明显处。
并在车窗明显处,贴上“砸窗指导”。
(5)地铁车站改良
此次大灾,乘客被救出后,却被车站检票闸口锁住,所有人都必须重新验证手机、或车票。
改革:危急时刻,车站必须迅速打开闸口,让人流尽快离开高风险地区。
八、汽车改造
汽车进水,是世界级危机难题。
在中国,每次暴雨,都有多少车辆被淹、报修、报废?
车辆一旦进水,就会发生拖车费、发动机修理费、电器修理费、误工费等。
更重要的是,系统会记录“进水”历史,进水车辆价值立刻损失一半。转手出售时,折价大,损失大。
中国老百姓,辛辛苦苦,积攒了点钱,买了辆车,似乎一夜进入“中产阶级”。
但是,一场暴雨,一次进水,立刻被打回解放前。
中国必须创新“不怕进水的汽车”,甚至可以切换到“游艇模式”,在水中行驶,即使陷入水灾,也能在水面安全驶出灾区,以此为民解忧,为中国、为世界作出贡献。
做到这点,中国汽车就可以迅速扩大出口了。
其实,这在技术上,没有任何困难。
九、通讯改良
自然灾害对通讯设施的严重破坏,是世界级难题。
1.手机基站,要做到防水、防火、防风、防雪、防地震灾害。
2.确保城市交通隧道、地铁及其通道内通讯信号畅通。
3.手机要做到“防水”。这次郑州水灾,现场许多人后来都断了联系,因为手机进水了,坏了。中国必须创新“防水手机”,这样,可以大大提高中国手机魅力、出口竞争力。
十、供电改良
大城市稳定供电,是世界级难题。
纽约大停电,台湾大停电,都是非常著名的案例。
一旦水灾,通常会发生漏电而断电。这有利有弊。
利点在于,减少触电事故;
弊端在于,对应急救援、社会秩序、社会心理造成严重影响。
同时,电没了,手机信号也没了,手机支付、手机识别、人脸识别等系统全部同时瘫痪,等于银行瘫痪、商业瘫痪、公共交通瘫痪,甚至医疗瘫痪。
笔者建议:
1.大城双电缆制度
对于千万级人口大城市、核心地区、核心设施,必须铺设两条供电主电缆。
一条供电缆出故障,可以立刻启动另一条电缆。
2.分散式应急供电系统
在地铁、医院、公安、军队、大商场、学校、大楼、重要设施、重要社区,都必须配备“分散式自供电系统”,一旦城市公共电缆发生故障,立刻启动自家“分散式自供电系统”。
十一、民兵制
应急人员缺乏,是世界级难题。
美国佛州公寓倒塌事件,救援到达现场时间迟缓,救援人员严重不足,救援效果极为低下,竟然没救出一个人!
中国应急速度在世界上属于非常快而高效的。
但依然存在问题。此次水灾证明:
地铁5号线救援,等了3小时,非常危急
京广隧道救援等43小时
调动周边兄弟省的应急队伍来支援,“一家亲”固然好。但速度肯定跟不上。
中国4个极为不可思议的现象:
1.每次大灾,当地许多百姓围观现场,而不作为。
2.每天,有许多男女,吃饱了,就到炼身房消耗精力,白白浪费食品,实在可惜!
3.年轻人“娘炮”增多,令人担忧。
没有战斗力,没有狼性,没有公共责任,就没有未来。
4.年轻人热爱“军事”“军旅”成为新时尚,吃饱了,就开着越野车、露宿野营、攀岩、徒步冒险旅行等。
据此,笔者新建议——建立“民兵组织”,一举解决上述4个现象。
1.民兵数量
所有符合条件的男女,都必须在当地登记、参加“民兵组织”。
年龄比列:如果人数不够,可以提高“参加民兵”的年龄限制;反之,降低年龄限制。
性别比列:可以男多女少。
数量比列:确保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,参加民兵。
风险比列:民兵人数必须与辖区内人口、风险种类、风险数量、风险状况成一定比例。
如果1千万人口的大城市,常年有100万民兵在编,那么,任何灾害都不用担心了。一旦有灾,可以快速启动本地民兵力量,执行应急处置。
2.民兵专业
根据辖区内火灾、水灾、煤气、燃油、医疗、化学等风险种类,强制要求辖区内各相关单位,必须指派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参加民兵:
平时指导全体民兵专业培训、训练;
灾情发生时,直接专业指挥救灾。
3.民兵组织
(1)组织:按地区,把民兵组成固定的班、排、连、营、团。完全军事化管理。
(2)培训:每月2次在指定地点,进行法定的分类应急培训、应急训练,如水灾、火灾、化学等。
(3)考核:每年进行评比、比赛,根据成绩决定职位、等级、薪资补贴。
(4)协调:民兵平时必须与本地所有应急单位、相关专业单位进行深度协调、训练,如公安、消防、应急办、医院、地铁、公交、物流等。一旦有事,每个民兵都能精准知道,什么类型的危机,应该与哪个部门、与谁联系?应该如何救灾?
(5)体能:民兵必须进行野营拉练、野外体能训练,一方面,加强市民体质,另一方面,也满足年轻人“军旅梦想”。
(6)制服:民兵着专门制服、配地区标识、职位标识、专业标识、功勋标识。
(7)等级:根据各类考试成绩,立功表现,确定民兵个人等级。
(8)功勋:根据救灾表现,给予民兵个人和团体授奖立功。
(9)补贴:给予民兵法定补贴,补贴金额根据考核成绩、职位等级、功勋来确定。
4.民兵与亲友
民兵平时训练、比赛,家人、亲友会去参观,或直接参与。
民兵们的应急知识也必然会传播给家人、亲友。通过该方式和渠道,可以快速、有效地普及应急管理知识。
一旦得知“红色预警”,民兵们必然会阻止家人出行,指导家人亲友如何避险。
如果此次大水灾前,郑州有这样100万民兵,他们就会有效指导家人避险,就绝对不会发生大灾难。
民兵本身就是真正的应急知识的宣传队、培训者、监督者、应急救援者。
5.根治娘炮
年轻人在民兵野狼式的训练中,自然会褪去“娘炮”陋习。
人民城市,人民管;
城市灾害,民兵救。
人民战争,有取之不尽的智慧;
人民战争,是不可战胜的力量。
民兵应急管理城市,一定会成为“解决世界难题”的新模式。
十二、医生护士注册
灾害现场,严重缺乏医护人员,是世界级难题。
一旦爆发危机,道路受阻,医护人员严重缺乏,延误救治速度。
中国有不可思议现象:一方面,许多优秀的医生、护士,一到年龄就被退休。
他们退休后,体力、经验依然极佳,但却被闲散在家,实在是人才浪费。
另一方面,中国各地有大量应急需求,现场又极缺医护人员。
此次郑州大灾,因为大部分道路被淹,医院又进水、停电,导致5号地铁线救护时间被严重延迟。
为此,笔者建议:组建“医生护士注册制”,属于民兵特殊组织。
把本地、社区在职的,或离退休的医生、护士组织起来,注册在案。
平时,可适当参与民兵的培训、训练,加强协调能力。
也可单独进行医疗急救训练。
据此构建新的公共急救体系:
第一级:现有医疗单位体系。
第二级:退休医生护士注册体系,一旦有事,注册医生护士立刻就近出动救治。
第三级:全体国民救治培训,让大部分国民都学会急救基本知识和方法。
救护运送:建议100万人口的城市,都要配备“直升机队”。
驻扎在各大中城市的部队,应该配备平战结合的直升机队,灾情发生时,部队出动直升机承担救援运送。
民兵组织也可以组建“直升机队”,属于民兵体制,归属当地“应急指挥中心”指挥。
十三、应急物质储备
这也是世界级难题。
国家应该出台“应急物资储备清单”。
根据每个地区风险评估情况,规定各级民兵单位,应该具体储备的应急物资种类、数量。一旦有事,就地出兵,就地拿出应急物资,投入应急处置。
基本应急物资,平时可以储备在民兵“连级单位”。
一旦物资不够,可以从邻近社区、民兵连队迅速调集应急物资。
其优点在于:
1.快速调集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,大大提高应急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2.有效减少“中央应急物资储备”的仓库空间压力和运输压力。
十四、物流注册
大灾难时,如何确保物流,是世界级难题。
所有本地物流公司和快递业务人员,平时都应该注册在“应急管理办”、或民兵连队,团队,一旦有事,可以迅速派遣物流公司、快递人员把所需应急物资配送到应急场所。
当然,应急物流配送属于商业行为,属于应急加急、甚至是危险业务,费用应该高于平时价格。
民兵组织也可以承担物流运输工作。
十五、法定公共避难场所
此次大水灾,暴露了公共避难场所的缺乏,许多“灾民”是临时找的私人或企业单位,将就避难。绝大部分市民都不知道可以到哪儿避难。
建议国家制定法律:
1.一旦发生应急情况,所有公立学校、体育馆、公共场所、民兵驻地,都应该成为公共应急避难场所,免费为市民开放;
2.所有法定公共避难场所,平时都应该在醒目处挂牌,长期公示。以提醒市民铭记。
3.公共避难场所必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:饮用水、基本食品、厕所、洗浴、被褥、基本医疗、通讯、通电、通水等。
4.公共避难所,平时归属原单位管理。一旦有事,由民兵管理、服务。
十六、全民培训
全民培训,是世界级难题。
中国地大人多,各地各类灾害种类繁多,灾害危机频发,应急管理任务繁重。
最佳应急管理,是预防;
最佳应急力量,是全体国民自觉、熟练地掌握各类应急处置规范和技术,
据此笔者建议:
1.全体国民接受应急管理培训,应该从小学就开始,终身参加培训、训练。
2.符合条件成年者,必须参加民兵,积极参加应急管理。
3.培训内容:研读各类应急处置的教科书;研读各类事件的案例;参加各类应急处置。
让全体国民熟练掌握各类危机预测、预警、预防的规范和技能。
十七、规范改革
改革应急管理标识体系
中国“应急管理体系”,集合了各种紊乱于一身,参见下图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》:
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| |
预警级别 | 预警标识 |
I级 (特别严重) | 红色 |
II级(严重) | 橙色 |
III级(较重) | 黄色 |
IV级(一般) | 蓝色 |
1.改革“颜色等级标识”
危机标识极其重要,但中国现有标识规范,存在诸多误解、歧义。
国家法定的“颜色等级标识”是: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。
但老百姓的困惑是:对颜色等级不理解,甚至完全相反。
中国股市,红色代表涨,是吉利。
中国习俗,中国红,红色是吉祥。
中国共产党,专用色是红色,象征真理、正义、权威。
但在中国应急管理体系中,红色怎么就变成最坏呢、最严重呢?这与中国习俗、民俗、国情完全相悖。
顺便提一句,各地高速公路收费站各通道颜色,因地区不同,颜色标识竟然会完全不同!
高速公路收费站,通常有两类出入口:
第一类:人工收费通道。有的用绿灯,有的用橘色灯,有的用黄灯。
第二类:ETC通道,同样,有的用绿灯,有的用橘色灯,有的用黄灯。
比如,A省ETC灯是绿色标识,当A省驾车人进入B省收费站时,必然会在远处就开始搜寻前方哪个出口是绿色。岂料,B省“人工收费出口”是用绿灯标识,ETC是用黄灯标识。
于是,许多车辆必然会在进入收费站前,出现大量变道,减慢通行,降低车速,又增加事故风险。
为此笔者建议:
第一,国家应该统一用“黑色”表示最严重。许多国家、许多专业领域也是用“黑色”表示最严重等级的。而红色只用于吉祥、好事。
第二,国家对高速公路“ETC通道”与“人工收费通道”的灯光标识,做出全国统一规定。
比如,ETC通道,全国统一用“绿色”;
人工收费通道,全国统一用“黄色”;
关闭通道颜色,全国统一用“红灯”。
这样,可以让车辆快速各行其道,安全通过收费站。
2. 改革“数字等级标识”
国家法定的“应急等级数字标识”是:四级、三级、二级、一级。
但老百姓的困惑是:从四级到一级,究竟一是最严重呢、还是四最严重?
第一,数字等级定义混乱
中国每个行业,对数字大小等级规范非常混乱,比如:
行政等级:1级最高,13级最低,数字越大,级别越低;
技术工种,1级最低,8级最高,数字越大,级别越高,与行政定义颠倒了。
军队级别:1星少将,2星中将,3星上将,星数多者,等级更高。
战备等级:1级战备为最高,数字越大,级别越低。
艺术考试:1级最低,10级最高,数字越高,级别越高。
教授等级:1级最高,2级其次,3级最低,数越大,等级越低。
棋手等级:1段最低,9段最高,数越高,等级越高,与行政等级完全相反。
在医院系统,1甲是低等级医院,3甲是高等级医院,数字越大,等级越高。
第二,最高峰值数字规混乱
中国的数字等级规范,最高封顶数字紊乱:
棋手段位:最高9级
艺术考试:最高10级
干部等级:最高1级
教授等级:最高1级
第三,最低谷值数字规范紊乱
干部等级:最低15级
技工等级:最低1级
第四,数字写法规范紊乱
有阿拉伯写法:1、2、3、4
有中文写法:一、二、三、四
有汉字写法:壹、贰、叁、肆
更有罗马数:Ⅰ、Ⅱ、Ⅲ 、IV
中国人对数字等级定义,完全随心所欲,没有全国统一的严格规范。
平时都没问题,但大火灾、大水灾、大地震时,老百姓猛然看到“一级应急响应”,这到底是最低呢,还是最高呢?令人头晕。
先祖秦始皇统一文字、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车轨、统一货币、统一法制等,规范统一中国2千多年了,说明中国自古就有严格统一规范的民族。
但为何现在,我们连这些基本数字等级规范、颜色规范都还是一片混乱,无法统一呢?真是愧对先祖。
这是过去多年国际“接鬼”造成的恶果。
据此笔者建议:全国人大要对全国各领域的数字等级定义、颜色等级定义,要尽快全盘统一立法。立法基本原则:统一化、中国化、法定化。
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,又是多民族国家,文化水平参差不齐。
因此,中国应急管理标识体系规范,一定要用中国老百姓看得懂、听得懂的语言规范来表示,如用低级、中级、高级、最高级。而不是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来表示。
3.改革“数字书写规范”
中国应急等级“数字书写规范”,更是令人匪夷所思。
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。官方正式发布等级时,竟然用罗马数字表示:I级、II级、III级、IV级。
老百姓突然看到“IV级”,一定会头晕的,这是什么?
人民城市,人民管;
天灾地灾,人民救。
政府发布的文件、标识,老百姓都看不懂、不理解,如何让老百姓“精准执行”应急指南呢?
为此,笔者建议:应急管理规范,严禁“罗马数字”表示,全部统一用“阿拉伯数字”表示,这是文盲都能懂的数字。
4.改革“台风命名规范”
中国过去,对台风是用“1号台风”、“2号台风”表示的,简单明了,老百姓一看就明白,当看到“10号台风”,任何人都会知道:这是今年“第10个台风”,数字越大,说明台风灾害越多,老百姓自然就会保持高度警觉。
但后来国际“接鬼”了,简单明了的“数字标号”不用,偏要用花里花俏的名字命名台风,而且,全是洋名,不把中国老百姓彻底搞晕,绝不罢休?
当老百姓听到“拉里达娜”之类洋名时,老百姓根本无法知道这是今年第几个台风?!
因此,强烈建议:台风命名,必须回归中国化、数字化,而去洋名。
5.改革“高速公路命名规范”
过去,中国道路命名高度合理、高度简洁,只用两个汉字,就能连接道路的“始”与“终”,驾车人即使在高速行驶中,能一目了然,立刻能够研判哪条路去何方。高度体现了中国文化智慧。
如,北京到上海的道路,只用“京沪”两字标识,所有中国人看到这标识,绝对不会有任何困惑。但后来为了国际接轨,改为“G2”;
过去,上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,用“沪渝”两字标识,后来改为“G50”;
过去,上海到昆明的高速公路,用“沪昆”两字标识,后来改为“G60”等等。
后来,中国所有高速公路标识,都去汉字化,而改用数字化,把简约、精准、优美的汉字文化去掉后,现在中国人看到冷冰冰的“G50”、“G2”之类的标识时,经常会非常困惑:
这路,究竟从哪到哪?我应该走哪条路?
这样的标识带来的困惑、犹豫,对于在高速公路上驾车人来说,是非常危险的。
建议:高速公路,应该恢复用汉字标识。至少新建高速公路都要恢复中国化标识。这不仅是体现文化自信,最重要的是,这符合中国人文化习惯,绝对利于驾驶安全。
6.改革“度量规范紊乱”
第一个失败规范:千米
过去,中国一直用“公里”,后来改为“千米”。
如果有人说:一千九百八十八千米。大部分中国人都会一头雾水。
但如有人说:1988公里。想必任何人都会立刻明白数字含义。
第二个失败规范:千克
过去,中国一直用“斤”、“公斤”,后来改为“千克”。
如果有人说:一千九百八十八千克,想必许多中国人会很困惑:
这等于几公斤?
如果直接说:1988公斤,岂不更准确、方便?
能让老百姓快速、准确理解的,就是好规范。
建议:废除“千米”、“千克”,而全面恢复用“公里”“公斤”规范。
中国规范,必须中国化、平民化、简明易懂化、统一化、工整化、科学化、恒久化。
中国规范是为老百姓服务的,要简明、易懂、统一,而不能复杂化、西洋化、紊乱化。
面对国际化与中国化两大体系,可以考虑4个原则:
(1)在国际化与中国化,没有矛盾时,以中国化规范优先;
(2)与国际活动关系不大,如中国高速公路标识,应以中国化优先;
(3)与国际活动关系有关,但国际社会没有统一规范时,应以中国规范优先;
(4)与国际活动密切相关,且有严格统一国际规范时,可以考虑国际规范优先。
新老应急管理体制利弊比较:
现在应急体制 | 改革后应急体制 | |
人数 | 人员少 | 人员充沛 |
速度 | 增员速度慢, 增员人数少 | 就地增员速度快,人数充足 |
增员 | 从外地增员 | 就地增员 |
作战 | 应急、公安、消防、气象、医疗等各自为战。 | 民兵、应急、公安、消防、气象、医疗等联合作战,分工协战 |
训练 | 分别训练、培训 | 联合训练、培训 |
后勤 | 远程输送后勤物资 | 就地运输后勤物资。 就近家里,休息、吃饭方便。 |
医疗 | 运到医院施救 | 本地医护人员,现场施救 |
认知 | 对本地情况不熟悉 | 本地人,对本地情况非常熟悉 |
特点 | 单独、单薄 | 综合化、本地化、 协同化、快速化 |
标识 | 不统一、含义混乱、 难懂 | 统一、明确、易懂 |
第五部分避难注意细则
以下是笔者多年前写的3份注意事项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紧急逃生注意事项
1.遇到灾情,立刻拨打110电话呼救。
2.所有在外面人员,接到求教后,都必须迅速打110电话,不论你在哪个城市。
3.不论何省何市的110平台,收到市民报警后,都必须立刻通过内部电话,快速通知事发地110平台,绝对禁止踢皮球。
4.任何人,严禁发布未经证实的现场虚假信息,如“现场已经得救了”等等,这类虚假信息,很可能误导警方停止施救。这次郑州水灾,在地铁车厢最危急关头,有人竟然发布假消息说“已经得救了”,差点误导救援工作。
5.危急时刻,必须当机立断自救。
如,此次郑州被困地铁车厢内有500多名乘客,在水淹到腰部时,都没人能当机立断,没人号召大家砸窗,结果因缺氧憋死12人。
而在京广北路隧道,有驾车人看到水淹到车轮了,就当机立断下车,一路呼叫大家弃车而逃,因此救了不少人。
当机立断自救,极其重要。绝对不能错过黄金时间。
6.灾情期间,不得不出门时,一定要穿厚底扎实的鞋子(防踩到玻璃、尖锐危险物),且一定要穿系带鞋(防止脱落)。
7.在危急现场,不要光脚,因为满地是玻璃、尖锐物。
8.陷入水灾区,尽量远离电线杆、变电所。防止漏洞触电。
8.在水灾中行走,千万注意前方有无漩涡,漩涡是非常危险的陷阱。
9.应急逃生时,绳子、手电是重要的工具。
10.平时出门,手机要充足电,或带充电宝。
11.出门时,包里可常备些食物、急救药(仁丹、万金油等)。
12.缺氧时,不要大声说话,不要做大动作。
13.不要惊慌。
14.逃生后,自身要保暖。
15.逃生后,尽快彻底洗澡,避免污水感染。
二、大暴雨注意事项
1.尽量不外出
2.不进地铁
3.不进隧道
4.远离高压电缆电塔
5.远离水淹地
6.远离高层
7.远离广告牌
8.严防高空坠物
9.不要把车停在低洼地
三、防雷注意事项
1.不要外出
2.关闭手机
雷电时用手机最危险,非常容易被雷击中。
3.关闭电脑
4.最大限度关闭屋内电器
5.严禁靠近海河湖边
6.严禁在大树、屋檐下
7.严禁在电缆电塔下
8.关闭门窗,严禁靠近窗口
9.严禁洗澡,因为雷电会通过水管瞬间导电
10.严禁碰触金属件(包括水龙头)
11.雷电时,严禁使用金属伞在外行走
12.在外遇到雷电,车内是最安全的避雷场所。但必须关闭车窗、关闭手机。
来源:危机管理陈洁华
感谢支持